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弘扬红色精神,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新闻中心推出“英荐党史”系列学习活动。每周选取红色书籍带领同学们品读红色经典,以书籍为媒介,带领中华儿女的我们穿越时间和空间,回首百年峥嵘,重温建党激荡。本期介绍的是杨沫的《青春之歌》一书。
《青春之歌》是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构筑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也揭示出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林道静的生命历程演绎着五四以来时代女性相似的命运与追求。她受到过新的教育、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启蒙,这使她不再认同传统中国女性在父权制下屈从、依附的地位和无奈的历史宿命,从而生发出对个人自由与理想的向往与不懈追求。在不断的探索与摸索中,她结识了一批爱国青年,心灵因此受到极大触动。从对待世俗的淡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血沸腾,从共同反对封建统治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她一步步挣脱黑暗,走向光明。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指导下,她阅读进步书籍、参加游行集会,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从此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青春之歌》中,作者杨沫以充满激情的笔调和紧凑的节奏,真实展现了林道静充满坎坷、充满荆棘却又丰富多彩的人生之旅。当一个人的青春融汇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这样的青春就不会远去,而这份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林道静以及书中所描写的众多爱国知识分子正是把自由的使命、建立新中国的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使命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旋律,用他们坚强的信念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击响了那个时代的鼓点,更是用他们对祖国、对共产党最真挚的爱引发了无数青年学子的共鸣。
1951年,杨沫正式开始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创作,到1952年底完成了二十万字的初稿。周恩来、彭真、周扬、茅盾等都在不同场合称赞这部作品。
1959年,小说拍成同名电影上映,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年。而盛名下的杨沫继续吸收读者意见,增加了十一章,全书累计四十多万字。《青春之歌》也被翻译成日、英、法、越、朝、俄、希腊、阿拉伯等十几国文字出版,销往世界各地。
原吉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系主任王俊秋:《青春之歌》产生的年代是一个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高扬的时代,从普通走向伟大,从平凡走向崇高,是一代人的普遍追求。林道静的道路非常及时地适应了广大青年人的这种精神需求,而且自传性的写实也使这种精神诉求增加了一种真实感和可模仿性。在那样一种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林道静不再是一种艺术形象而是一种生活的典范,满足了青年读者渴望崇高的心理欲求。因此说,《青春之歌》是一部经过历史化和经典化的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提供了一种可深入探讨的价值与意义。
林道静的成长史是一部由优美走向壮美的成长史。她的不幸遭遇,揭示了时代现实的黑暗,而她与众多进步青年的融合交流,则描绘了共产党的光辉与自由和真理的美好。
我们是成长于新时代下的新青年,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崭新的,更是艰巨的。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更能真切体会到青春的美丽与奋斗的珍贵。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我们正值青春一代人的艰苦付出。我们应当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心系祖国,响应党的号召,为自己的目标不懈追求,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作者:祁玉雯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