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动态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Helmut Gruber教授做客浙外博达论坛第860期暨英文同文讲坛第40讲

  • 时间:2024-03-16
  • 来源:
  • 作者:谢朝群

3月14日晚,奥地利维也纳大学Helmut Gruber教授做客浙外博达论坛第860期暨英文同文讲坛第40讲,以“Recontextualization: Conceptualizations, aspects, examples, and research results”为主题作专题讲座。

Gruber教授是维也纳大学应用语言学和语用学(话语分析)研究教授,兼任国际语用学会会刊Pragmatics主编。他的研究主要聚焦(社交)媒体与政治传播(尤以政治演讲为主)、体裁研究、冲突沟通、社会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交际,以及(学生)学术论文的连贯性结构探讨。Gruber教授的讲座首先追溯再语境化的概念史,然后详细讨论再语境化的语境因素与形式特点以及再语境化实践的效果和方法论问题,最后结合政治话语实例分析如何开展再语境化研究。再语境化概念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巴赫金的“杂语”(heteroglossia)及“对话主义”(dialogism)思想。Gruber教授详细介绍了Bauman & Briggs、Van Leeuwen等多位学者对于再语境化的相关研究,梳理并总结了再语境化概念及其语言层面所包含的诸多因素,为再语境化研究构建了理论基础。随后,Gruber教授从四个维度深入探讨再语境化研究的视角与路径:(1)语言/话语层面(隐性与显性再语境化等);(2)背景层面(媒介、文化、机构、利益相关者);(3)效果层面(削弱、改变、丰富);(4)研究视角(文本层面、研究重点)。Gruber教授还结合实证研究案例,就上述四个维度展开详细阐述,列举各个维度研究中需考虑的相关变量。Gruber教授指出,再语境化具有证实、疏远乃至反驳先前话语内容及立场等语用效果。最后,Gruber教授简单介绍了再语境化概念在媒体分析、翻译学、词典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Gruber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详实,学术性强,显示出再语境化概念的复杂性、研究深度与广度,对于话语分析、(不)礼貌、翻译学等研究颇具启发意义。Gruber教授的讲座再次说明,学术研究既源自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实践。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Gruber教授在线上与参加讲座的师生进行了互动,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最后,Gruber教授作为SSCI来源期刊Pragmatics的主编,还就投稿过程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简单说明。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299号

电  话:0571-87799024

邮  编 :310023

学院信箱:ywbgs@zisu.edu.cn

微信公众号